固鎮(zhèn)民間傳說——許馬橋
今天我們在去往蚌埠的路上,離縣城15公里有個地方叫新馬橋,那里有一座公路橋還有一座鐵路橋橫跨在澥河之上,為南來北往的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。今天,我們把這個地方統(tǒng)稱為“新馬橋”。其實(shí),按當(dāng)?shù)孛耖g的流傳,新馬橋是有些說法來歷的。
據(jù)說在很久以前,澥河只是一條淺淺的小河。每當(dāng)夏秋漲水時,人們只有坐木船渡河。澥河南岸,住著一個叫許橋的年輕人,母子兩人以種地和擺渡為生。有一年春天,許橋正在地里干活,忽聽河里傳來“救命”的呼喊聲,他奔過去從水中救起一位年輕的姑娘。她是澥河北岸的財主馬老八的女兒馬玉巧,從澥河南岸走親戚回來,不慎跌落水中。玉巧十分感激許橋的搭救之恩。臨別時從頭上拔下銀簪送給許橋,并叮囑他前去馬家求親。
憨厚的許橋持銀簪到了馬家。馬老八嫌棄許橋是窮小子,立即火冒三丈地命人把許橋趕了出去。馬玉巧上前阻攔說:“女兒心意已定。父親若不答應(yīng),我就一頭撞死在客廳里!”馬老八心生一計,冷笑著對許橋說:“你要是能在澥河上修好一座橋,我就答應(yīng)你們的婚事,否則一切都是休想!”許橋腳一跺離開了馬家,暗自在心里說:“好吧,你等著!”
從此,許橋天天都去懷遠(yuǎn)荊山下采石料,一些了解了這個情況的附近的年輕人也來幫忙。兩年的辛苦勞動,石料已經(jīng)備齊。許橋請來許多石匠動工修橋,到次年春天,一座五孔石橋即將合攏。氣急敗壞的馬老八,在一個即將下大雨的黑夜,帶著兩個傭人偷偷去挖毀了橋的基礎(chǔ)。大雨傾盆,河水暴漲,石橋頃刻倒塌。許橋見狀,悲憤地跳進(jìn)急流。馬玉巧聽說許橋自盡,憤怒地地沖出家門,與許橋的老母親相依為命,以此表達(dá)對父親的抗議。
但許橋并沒有死,他被打魚人救起,并學(xué)會石匠手藝,掙了一些錢,兩年后乘船回來了,決心再次建橋。小夫妻見面,悲喜交集。馬老八聞聽此事十分慚愧,也送來銀錢資助造橋??缭綕屎哟髽蚪K于修好了,取名為“許馬橋”,以紀(jì)念許橋和馬玉巧忠貞不渝的愛情,更因?yàn)闃虻慕ǔ蔀楫?dāng)?shù)厝藗兊耐ㄐ袔砹朔奖?,在人們的心里就具有了特別的紀(jì)念意義。
現(xiàn)在的新馬橋鎮(zhèn)的名字來源于新馬橋車站。1911年津浦線通車后,在今新馬橋建車站,以其西邊的新橋命名,1920年新橋站開始有了集市,人群漸漸集中熱鬧起來。1923年這個車站因與上海附近車站同名,改名為現(xiàn)在的新馬橋車站,新馬橋由此得名,并沿用至今。